在最近上映的《流浪地球2》里,歌剧院先是被淹,再被月球残骸炸,让无数澳洲观众看乐了。
由于长得太标志,这座地标建筑先后经历了被砸、被烧、被怪兽攻击等悲惨遭遇。
开建前不被看好,还没建成就逼走了一个建筑师盘式离合器,建成后又被许多音乐从业者嫌弃……
但就是这么个“倒霉孩子”,见证了震撼人心的狂想与热爱,最终被成就为一世传奇——
它虽高67米(相当于22层楼),重达27吨,却看起来优雅轻盈,一点儿也不笨重;
然而,就是这个惊艳世界的曲面,因其所需技术之复杂,在建造它的时代,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。
涌入悉尼的移民想欣赏交响乐,都找不到一个专门的文娱空间,只能跟公务员挤市政厅。
当时的新南威尔士州总理希望把旅游业搞起来,于是听从一位知名乐团指挥的建议,打算造一间歌剧院。
却没想到,挑了两年,国际陪审团愣是在220几件作品中找不出一件感兴趣的。
它出自丹麦建筑师约恩·乌松之手,外形像“游艇的帆”,放在港口看起来特别自然。
结果顶级大佬评委埃罗·沙里宁一眼相中了这个被淘汰的方案,他力排众议把它定为第一,说是发现了“不朽作品的气息”。
地利?由于当时总理担心好不容易缓和的舆论和拉到的资金会有变动,连结构图纸都没等,直接催人动土。
结果建好的承重,对不上确定下来的结构,只能炸掉平台重建,相当于之前白干……
但悉尼歌剧院唯一的buff就在于——它遇到了一批不撞南墙不回头的理想主义者。
总理还健在时等效力矩,这位领导人顶着外部环境的压力,给乌松和工程师团队开了绿灯,让他们埋头研究怎么还原曲面。
在超时超支的压力下,他带着所有人抱着对传奇设计的那份信念,望山跑马般往死里跑。
为了打造出可建、省钱且和谐的“风帆”屋顶,他们从薄壳研究到厚壳,历经无数次失败与重启,考虑了至少12种不同的解决方案;
这一次,建筑师花了3年多的时间,带人研发出了白色釉面和哑光奶油色两种砖面。
一共100多万块瓷砖,被交错贴在混凝土“帆”面上法面压力角,才有了我们今天见到的在不同光照条件下反射出不同光彩的外壳。
后世一位知名建筑师大赞这个设计:“直到照射在这座建筑上,太阳才知道自己有多美丽”。
而按照乌松原本的打算,接下来的任务是将悉尼歌剧院的室内,打造成与外壳截然不同的节日狂欢、色彩盛宴有效直径。
1965年,新南威尔士州政府上台了一位新总理。新官上任第一把火,就使向了悉尼歌剧院项目。
由于之前那位大领导靠山错估成本,报了个极低的预算,歌剧院开工不久就陷入了超支的窘境。
完美主义的设计师,碰上施工途中接二连三的麻烦,终导致工程一拖再拖,让悉尼当地人对乌松生了怨言。
新总理一方面因为党派利益,另一方面也是想尽早了事,开始阻拦建设经费的发放。
新团队对原设计做了多处改动,整体施工又不断妥协,许多年后,歌剧院被诟病的所有缺陷几乎均来于此。
1973年10月20日,悉尼歌剧院终于建成并开幕,总花费1.02亿美元,是原计划700万的14倍。
约恩·乌松跟手的部分只占了这笔钱的22%,却几乎背负了“超支”的所有骂名。
1999年,已经81岁的约恩·乌松接受了歌剧院信托基金的委托,远程参与指导建筑的翻新工程。
双方不计前嫌地合作只有一个目的,就是让悉尼歌剧院在申遗前,回到更好的状态。
在他们的努力下,于悉尼歌剧院34岁时,这座齐名埃及金字塔和中国长城的“建筑奇迹”,终于成为了“最年轻的世界文化遗产”。
有个音乐人在开幕式前一晚迎来了新生儿,有个女生在这里庆祝21岁生日还见到了英女王,无数年轻人在这里求婚成功……
“整座建筑洁白晶莹,像一瓣一瓣盛开的白莲,又像几叶张开的扇贝,再仔细一看,更像一组要出海远航而扬起的白帆。”
我们做阅读理解的场景还历历在目,一转眼径向变位,承载童年回忆的建筑已经来到“知天命”的年纪。
特别声明:以上内容(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)为自媒体平台“网易号”用户上传并发布,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。
想吃neinei发现没有奶,气得打了两下爸爸的胸,“这一拳6个月的功力你挡得住吗”
龙凤胎兄妹区别明显,一眼就能区分哪个是哥哥哪个是妹妹,“妹妹是灵动的 哥哥是呆滞的”
双胞胎哥哥生病没上学,放学接弟弟,学校发新书包,弟弟边哭边把书包拿给哥哥
宝妈分享自己的可爱宝宝误差的敏感方向,被大眼睛看着谁能受得了,“这大概就是生孩子的意义吧~”
TTS-新传考研2024届112所院校真题集(含学硕专硕题目)|找打工人可领!!